新聞資訊

NEWS

當前位置 : 首頁 / 行業資訊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工程勘察企業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1-05-13 浏覽量: 1597 文章來源:設計院集團 建設公司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強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将“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納入其中。在新時代曆史方位下,國内外市場環境及客戶需求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工程勘察行業面臨與國際接軌、與全球對标的嚴峻形勢。

       在此大背景下,工程勘察行業同質化競争加劇,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政策落地難、行業地位低、業務類型單一、創新意識弱、人才結構不合理等困境,亟須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對接需求端的深刻變化,提升産品或服務供給質量,實現供需有機平衡。工程勘察行業既是一個技術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行業,更是一個生産服務型行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形勢下,工程勘察企業需要準确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對自身發展進行思考和實踐。

工程勘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1. 部分引導性政策落地困難

       202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序推動企業開複工工作的通知》,再次對審計原因限制工程款支付提出明确要求:規範工程價款結算,政府和國有投資工程不得以審計機關的審計結論作為工程結算依據,建設單位不得以未完成決算審計為由,拒絕或拖延辦理工程結算和工程款支付。2020年9月1日,《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國令第728号,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對支付時間進行了規定。

       但在實際工作中,上述兩項政策實施起來較為困難,其原因在于:項目法人目前還是以審計投資作為工程最終投資控制依據;項目資金不足或撥付時間不能滿足實際工程是工程實施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一般情況下,服務方不會因為局部政策方面原因影響客戶關系。中小勘察企業由于其自身市場地位,在支付層面無太多話語權,《條例》的相關規定很難有效落地。

       同時,由于勘察工作(包括測繪、勘探、測試及綜合評定等工作)大多在可行性研究或設計前期階段開展,工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較遲或完工時間周期較長,工程審計未完成不能進行勘察費用結算的現象,已成為目前工程勘察企業的痛點之一。

     2. 勘察工作受重視程度較低

       相關主體尤其是建設單位沒有充分認識到工程勘察的地位和作用,對勘察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存在招标不規範、壓縮勘察項目工程量以及合理工期、費用的現象,導緻工程勘察在市場上地位不高、勘察工作對地基及結構工程的優化促進作用不能很好體現。這一點在民營資本占主導地位的項目中表現尤為突出。

       在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一些綜合性勘察設計企業内部,勘察專業多處于工藝和結構專業的從屬地位,主要為設計和施工做配套服務,在各細分專業中受重視程度相對較低。

     3. 同質化競争持續存在

       近年來,工程勘察企業借國家基建多輪投資高潮機遇,原有業務量相對較飽滿,普遍憂患意識不強。各工程勘察企業發展諸多不足,多數大型企業缺乏應有的集成整合優勢,小型企業也沒有形成應有的特色優勢,可謂是“大而不強、小而不精”。半數以上企業目前依然囿于資質範圍内的業務類型,開展相關業務及經營活動。勞務企業僅為等級資質企業提供勘察外業勞務工作,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内容仍是傳統的地質勘察、測量、檢測、監測等,從産品到服務已經跟不上國内外發展形勢的變化。

       随着國家“放管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等一系列新興業态強勢來襲,單純的勘察企業市場空間越來越狹小,工程勘察企業如果依然在低水平的同質化競争中艱難前行,生存壓力将會越來越大。當前,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供需關系已發生巨大變化,行業企業如果背離正常的發展軌道,且漸行漸遠,加上低價中标、惡性競争層出不窮,客觀上會對勘察成果質量造成一定影響。

     4. 勞動生産率較低

       在當前供需關系中,工程勘察企業面臨工作基礎地位持續下滑、創新能力遠遠不夠、服務質量提升緩慢、服務廣度不足等問題,尤其是勘察儀器設備更新速度較為緩慢。近年來,除了配備工程橡膠履帶底盤以外,并無大的改進,鑽機操作依舊以人工為主,工作環境和效率尚未得到大的改善。雖然行業規模持續增長,但利潤率仍處于連年下滑的狀态。

       随着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工程勘察行業未來将面臨投資模式、技術創新、産業轉型、綠色生态等一系列調整。目前,多數傳統勘察企業仍未将生産組織升級到以信息技術乃至人工智能為手段的工具平台,尚未形成基于标準化的大生産、流水線的生産方式,勞動生産率難以得到有效改善。

     5. 人才結構不合理

       由于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工程勘察行業的從業人員需要長期從事野外作業,除了要面對風吹日曬雨淋,還面臨繁忙的交通和複雜的環境影響風險,其工作環境的艱苦性不言而喻。此外,在工程勘察行業受重視程度不足的環境下,員工職業空間提升受限,年輕員工對行業認同感逐漸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技術隊伍的穩定與發展。同時,勘察專業在技術方案的選擇、設計周期等方面缺乏應有的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響專業人才的心理感受。

     近年來,受高房價、入戶難等條件的限制,工程勘察行業隊伍的穩定性、可持續性更加不容樂觀,其在沿海城市表現更為突出。當前,工程勘察行業隊伍普遍存在中高級人才整體數量較少且年齡普遍偏大、年齡跨度不合理、有鑽研能力的中青年人員占比小、新鮮血液得不到有效補充等現象,這就造成了行業發展無法對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新形勢下,工程勘察行業前期積累的諸多問題已嚴重影響整個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無論是在提供行業政策、制度及法規的宏觀層面問題,還是作為提供具體産品、技術及服務的微觀主體層面,都需要通過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以此作為主攻方向,更好地解決工程勘察企業的發展問題。

工程勘察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考和建議 

       工程勘察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工程勘察企業自身轉型發展的改革;二是政府對于勘察行業法律制度、政策制度等外部環境的改革;三是服務價值導向的改革。筆者認為,上述三個方面的改革應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如果沒有政府層面為勘察行業提供改革的有利環境,勘察企業便難以完成自身的改革;政府制定政策前,應充分聽取骨幹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并進行合理修改,确保政策等有效落地實施;企業為客戶服務,政府為企業服務,體現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當前,新技術層出不窮、新業态蓬勃發展、新産業快速成長、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孕育出新的發展機遇。工程勘察企業應當積極研究方針、政策,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增強企業對于需求變化的适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要。

     1. 充分做好行業調研,為制度建設建言獻策

       工程勘察企業是建設市場前期工作的主要參與單位,是市場的主體實踐者。一方面,大多數企業對本行業的發展情況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作為市場主體,企業也應積極配合,主動參與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市場調研和監督檢查工作,為政策的制定提供“第一手資料”。

       此外,工程勘察企業中有一定數量的企業家代表擔任市、區兩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參加工商聯組織。在參政議政的過程中,他們具有更廣泛的調研途徑,能夠更早、更準确地捕捉到政策走向等關鍵信息。同時,他們掌握行業實際情況、對各種政策措施的操作性和實施效果體會更深,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在相關行業政策文件起草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2. 加快企業轉型發展,提升服務供給能力

       服務供給能力主要是指企業生産和競争的能力。國家宏觀經濟從規模增長轉向效益增長,對勘察企業提出新要 求。綠色、科技、創新是新的發展理念和要求,産業鍊延伸、布局全市乃至全國,建設模式一體化、生産方式信息化、行業結構專業化、市場行為契約化、管理方式人本化,是行業未來新的發展趨勢。

     企業層面,工程勘察企業需要真正革新理念、解放思想,大力推進業務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技術創新,以自身核心競争力打造為主線,瞄準市場化的需求,切實對自身的戰略定位、組織模式、業務模式進行革新與改造,提升市場化能力;理念層面,應切實樹立價值服務理念;思維層面,要強化變革思維、産業思維、平台思維。

       工程勘察企業應加速企業轉型發展、加快企業重組改革步伐,優化現有的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配置,進一步提升企業機制和活力。

     3. 抓住國家戰略機遇期,提供供給側差異化服務

       工程勘察企業要加大技術開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力度,提高市場競争力,提供供給側差異化服務,避免同質化競争。

       以上海為例,在國家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的背景下,新一輪高架快速路建設、架空線落地、蘇州河兩岸貫通工程等成為工程勘察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該類重點工程一般有三大特征:一是難度大。以架空線入地項目為例,由于項目大多位于城市核心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在交通組織、環境保護、綜合協調等方面存在巨大困難;二是規模大。以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為例,該項目為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項目;三是時間緊。以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為例,32公裡骨幹河道,勘察周期壓縮至兩個月以内。這些工程對于工程勘察企業能力的運用和展示是全方位的,不是靠一個項目團隊、幾個班組就能實現,而是要通過創新技術綜合應用體系、産業化外業班組體系、強有力的現場協調管理體系等進行支撐,以保障重點工程的安全、高效實施。

       同時,工程勘察企業通過參與重點工程,可以積累豐富的工程勘察經驗,提升技術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在智慧城市、污染場地調查、土壤檢測與修複、城市地下管線管理、水污染治理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深耕岩土工程一體化等領域,為宜居環境建設保駕護航。

     4. 加強新技術應用,提高服務輸出質量

       工程勘察行業的最終發展主要依靠科技創新,依托科技進步來拓展服務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新的技術優勢。這樣一來,既有利于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也有利于經濟效益的快速提升。

     作為管理密集型(綜合勘察單位)、技術密集型(專業勘察單位)和勞動密集型(勘察勞務單位)行業,勘察行業面臨外部環境的新變化。唯有加強能力建設,方能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企業要積累更為豐富的工程實踐、科研成果,并積極進行科研成果轉化,争取更多工程勘察項目和科研成果獲得國家、部、省市級獎勵,以服務更多、更廣泛的領域。

       “十四五”時期,數字化轉型要求将更加迫切,也為工程勘察企業提質增效、增強競争優勢、創新商業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當前,BIM技術應用已成為行業企業發展的必備條件,行業企業要通過人工智能、5G、雲計算、大數據與勘察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工程勘察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互聯網+工程勘察”,提升企業生産效率。

     5.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

       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而對于企業來說,其初心和使命就是為員工帶來幸福生活、為企業謀劃更大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企業應當制定“環境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政策,加大人才、知識、技術等高級要素的投入,增強創新驅動力,提高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以推動企業更好發展。

     企業應積極探索并建立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完善科研利益分配機制,調動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讓核心人才有真實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有些勘察單位一旦獲得高新企業認證,就可以在稅收、人才引進等方面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有利于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

       總體來看,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間,工程勘察行業依舊面臨相對較好的市場環境,但市場結構的調整和競争格局的變化,這就要求工程勘察企業加快提升應變能力。工程勘察企業應根據環境變化主動擁抱變革,勇于承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體責任”,着力推進企業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調整業務和市場布局,開展組織更新和能力再造,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技術創新,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返回列表
相關推薦

關閉

總經理信箱

Baidu
sogou